這次空間拍攝的案子,讓我們有機會踏進了許久未拜訪的圖書館
一走進去,眼前挑高、放射狀如光芒的天花板,展現了壯闊與磅礡。
大廳中間錯落有致的桌椅,一旁的落地窗將日光引進
賦予空間明亮與透淨,洗滌人們繁雜的思緒。
有別於制式的座位形式,將座位與書架結合在一起
縮減了人與書本之間的距離。
簡潔明瞭的動線、書籍的封面,直面的呈現給來到這裡的人
對於找尋讀物的人們顯得貼心親切。
想要一洗對於圖書館陳舊印象的人,不妨可以找一天到新北市立總圖書館體驗一下新的閱聽經驗喔!
Facebook紛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oupdeco/
https://www.instagram.com/doup_decorplanner/
官方網站
TEL : 0226309517
Email : doupdeco@gmail.com
Line : ocf7634d
【DO UP分享歷史小故事時間~】
今天我們想要跟大家分享關於標本的歷史小故事。
從古至今,人都會有想要收藏奇珍異品的渴望,標本的出現源自於過去的傳教士,
在傳教的旅途中,會發現許多故土沒有見過的物種,出於想要帶回故鄉跟人們分享的心願,
找出辦法能將死去的動植物保存並且不會腐爛,帶回故鄉後便掛置於教堂裡面,供人們觀賞。
時間久了,教堂的奇珍異品越來越多,漸漸形成最初步雛型的博物館型態。
而收藏家也紛紛開始自己收集標本,擺設於自己家中,進行展示設計,可以是牆上的裝飾品,或者是與燈具結合的燈藝品......等。
有些人也會將自己家中死去的寵物,製成標本,留放於家中一隅,以一圓想要繼續與他同在的心願。
在標本的銷售加入資本市場後,卻開始出現大量濫殺動物的行為,原本象徵收藏品味的標本因此染上了金錢的臭味。
但現在許多國家,漸漸都意識到要保存物種多元性的重要性,開始紛紛以法律明文禁止濫殺動物的行為,並且努力於復育瀕臨絕種的物種。
而在非洲的某些國家,他們尊重法律,但也尊重動物在自然死亡之後,生命價值得以延續的可能性,
他們仍會進行標本的製作,不過絕對遵守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只有在動物自然死亡後,才會進行製作。
這樣的堅持,讓標本再次保有了原初的初衷,也重新讓人們與標本的相遇,得自緣份,而非強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