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很愛騎車的人,而且喜歡與車子一起去各地經歷和成長
用我們的感官親自去體驗台灣的美好,所以我需要一台能夠陪我去到每一個地方的車
我一直都騎著一台野狼,耐操、復古的台灣4T輕檔車的經典代名詞
我與野狼經歷過不少人生的轉變,但漸漸地隨著我的需求變大,她不再夠用(她叫小Mi)
我需要能夠更輕鬆的長距離移動、更快速的在市區脫離車陣、更有力的帶我上山下海
我本身喜歡的車基本上就是兩種 : 復古車(scrambler、tracker)以及越野車(or supermoto)
自然而然我想買的車就會針對者幾種特性去看
但事實是,復古車價格不論日系或是歐系價格都太高,我現在還沒辦法入手
台灣市場也造就滑胎車、越野車價格更是嚇死人(一台WR450二手車價快要可以買Altis豪華款、新款701supermoto已經超越豪華Altis了)
那不找復古車,也不找正統滑胎車,就剩下類滑胎,像是Ducati Hypermotard、KTM 390 duke
說真的,390 duke新款幾乎已經跟滑胎車脫離了關係,只剩下一點點的滑胎元素(排氣管繞的方式、KTM是著名越野車製造商等等)
在我租過不少車、騎過不少朋友的車最後還經歷幾次試乘會後,我做了許多功課
在配備上、新款的妥善率上以及試乘後的感受,價格在年尾也很可以,於是就確定390 duke 2017是一個相當好的選擇
車輛規格 :
軸距 1357 ± 15.5 mm 最大馬力 43.5hp/9,000rpm
最低地上高 185 mm 最大扭力 35Nm/7,000rpm
座高 830mm 傳動形式 鍊條、六速、PASC antihopping離合器
乾重量 149kg 前懸吊系統 WP USD Ø 43 mm, 行程142mm
排氣量 373 cc 後懸吊系統 WP monoshock, 行程150mm
供油形式 Bosch EMS 電噴 前輪尺寸 110/70-17
啟動方式 電發 後輪尺寸 150/60-17
油箱容量 13.4L 前煞車系統 Bybre四活塞幅射式卡鉗, 碟盤320mm
壓縮比 12.6:1 後煞車系統 單活塞卡鉗, 碟盤230mm Bosch 9MB Two-channel ABS
車身正面,許多人提到的昆蟲頭大燈其實愈看愈好看
剛推出的時候我也覺得很奇怪,造型相當前衛,但2018年末的現在我竟然覺得還挺好看的
共由6組LED以及外圈的導光條構成,上面兩組是近燈,下面四組是遠方補光燈,開啟後大燈恆亮
KTM的這部390有一些沒有特別宣傳的小細節,在車友間也不見得都知道
例如關電門滑行時,大燈會維持點亮,目的在於夜間經過小巷或是回家時可以不吵到鄰居但又不會因為關了電門沒有大燈危險
有人會說 : 那就在開一次電門就好啦!! 但我滑行時直接關電門就可以繼續滑行不必再分心,是相當貼心的小細節
近燈
這顆頭燈組開啟了duke車系新一代的家族造型,雖然不是模組頭燈(只有125與390共用)
但都相似的外觀(790也是六組LED,1290則是四組LED,皆為昆蟲頭燈配上獠牙般的導光條)
遠燈
這組大燈亮度上以肉眼看流明度不高,但上算是夠用,所以我貼燈模的時候並沒有貼黑或貼色
KTM duke車系都使用相同的LED方向燈模組,很容易碰斷算是它的缺點
車身側面,座高830公分,我身高175體重75坐上後雙腳墊蠻高的腳尖,如此高的座高卻因為超輕量的車身不顯吃力
但腿如果太短我想還是沒有那麼輕鬆的,尤其是移車的時候
獠牙般的側殼,上面有Husqvarna的貼紙是我貼的XD
KTM集團自從收購了瑞典老品牌Husqvarna後開始技術共用以及零件共用
像是Svartpilen 401、701幾乎完全與390 duke、690 duke一模一樣,差在內部調教以及一些電子設備的差異
先前試乘會我騎過401,相當相當扎實好騎,煞車也相當有力,說實在令我感到與390不太相同,當時差點失手買下(但實在太貴)
相當漂亮的橘色鋼管車架,歐系車相當喜歡使用誇張顯眼的鋼管車架,相較下日系車顯地相當相當保守
鋼管車架有助於輕量化以及增加車身彈性,以這輛車的車重以及動力配這車架綽綽有餘
Brembo針對中小排量車款推出的Bybre卡鉗品牌
320mm碟盤以及對四輻射卡鉗在中小排量輕檔車中屬於相當大碗的配置(Yamaha MT-03為298mm 單向雙活塞、Honda CBR500R為320mm單向雙活塞)
破千公里的磨合下我確定制動力可以更好、總幫按壓也不夠線性(但相較其他同級車已經很好了)
未來會更換來令以及更換總幫來提升煞車性能
WP 43mm前倒立式前叉,相較上一代已經縮短行程,也就意味著會在更硬一些,在同級車已經是最高階的前叉
這組前叉在舒適以及運動的中間,彈簧不軟不硬,阻尼回彈偏慢,在一般騎乘山路甚至在劇烈一點都夠用,但殺手請去改前叉XD
這組前叉在高速下的穩定性我覺得算好,不會晃動,壓過橋樑伸縮縫也不會抖動
相較我上次騎新款的MT-09來說,09在時速超過150Km/H時龍頭嚴重不穩定,但390沒有這個問題
43mm的前叉實在是粗的嚇人,與大多600cc日系運動車款同級
同樣是WP製作的後懸吊,預載可調,與前懸吊差不多,偏向舒適與運動中間,阻尼回彈偏慢,但過彎時屁股並不會太多甩動,一樣夠用
殺手級可以先使用看看國產鯊魚推出的X1,萬元的價格可以使用到頂級的效果,算是高C/P的改裝品
這組WP後懸吊相較上述提到的09是相當好,09的後懸吊在一般騎乘過彎就已經會扭動屁股,不安定感相當大,390則無此問題
原廠給懸吊後部罩上土除,防止泥沙、雨水噴濺
瑞士機油廠MOTOREX的貼紙,KTM原廠都配上這排的機油,其實我覺得算挺好用的
中箱外蓋有KTM的廠徽以及這張貼紙添上些質感
也能看到引擎有下護板(下導流)
KTM自豪的鋁合金後搖臂,以X型交叉補強結構,特別的是一般搖臂不會把這面露出來,但KTM就是想獨樹一幟
在125以及790身上也都能見到此設計概念,也有別於此級距日系車的方管搖臂的廉價感,顯得更用心
原廠配上的X型油封鍊條,X行油封能更好的包覆潤滑油在鍊條目內,原廠鍊條的耐用性我還要再觀察
油封鍊條的保養切記要重上油輕清潔,基本上泥沙很難進入油封裡(進去了你也洗不出來)
但是清潔劑如過用錯,很有可能就洗掉了油封裡的潤滑油,反而造成反效果,重新上油是非常難以上進油封裡的(你也不知道油封究竟有沒有吃進去)
所以清潔鍊條時,使用專用清潔劑以及牙刷,將表面的砂石清潔乾淨就夠了,上油才是保養的重點,防止鍊條生鏽
尖翹的尾巴相當銳利,分離式的車架也相當搶眼,旁邊是朋友的600RR
六組LED的尾燈,辨識度相當高
右邊把手,上面的貼心細節呢就是左右控制開關圖示在夜間都會發光
左邊把手的控制鍵,能夠操作儀表眾多功能
遠燈開啟方式與汽車相同,超車時閃燈就往內按,常開遠光燈就往外撥
全彩儀表,顯示上我相當滿意,功能繁多我就不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ABS模式以及KTM MY RIDE功能
ABS可以選擇關閉後輪(Supermoto mode)以及ABS全關閉的競技模式,提高玩樂趣味
KTM MY RIDE 則是能夠連接藍芽耳機和手機,顯示電話和音樂並透過左方手把按鍵控制,我私心希望未來能夠有螢幕投影以及Google map
KTM把手小細節
油箱上的警告標語
右後方
EURO4環保法規排氣管,在同級車內已經算是相當好看的了
怎麼拍怎麼帥XD
夜拍一下,這輛車目前我已做過第一次保養,在第一次保養前轉速手冊建議不超過6500rpm
騎起來相當順暢無力,很多網媒都光看它單汽缸的表面就直接說這單缸就震啊、低扭多好啊......blablabla
錯了,大錯特錯!!! 390 duke並不是低轉引擎,在5000rpm以下時順暢無力、抖動明顯,騎乘感跟150輕檔車差不多
超過5000rpm開始有一股力道湧出一直到7000rpm是適合市區的轉速,扭力強了許多、拉轉速度超快,並且平衡軸發揮作用震動變小幾乎與4缸車無異
到了最大扭力的7000rpm時前輪已經快要擺脫地心引力,一路暴衝到10000轉,在中量級以上這個力道可能不算甚麼,但在500級以下絕對是加速翹楚
所以他不是低轉扭力強大的車,它只是相較日系同級車轉速低了很多(大該低了2000rpm)
這台車的加速力道相當的強,馬力也很大,但由於單缸和齒比的限制上末速並不如日系雙汽缸街車
電子線傳油門,相當滑順並且敏感,精準度倒是沒有與鋼索拉動有太大差別,算是小加分而已
機械式滑動式離合器同時保有引擎煞車以及防止退檔轉速過高的後輪鎖死,對我來說還好但高準時對退檔不順的新手來說相當有助益
但注意的點是低轉速時退補油的量要更細心,甚至可以不用補油,這要自己抓
後Bybre卡鉗制動力蠻好的,原廠就能有良好的實用性
夜間開啟的頭燈相當美
這是我相當喜歡的一個角度
儀表夜間會自動變為令眼睛較舒服的黑底
小結 :
390duke相當適合講求完整性、性能以即興都有兼顧的的騎士,良好的油耗(我瞬時油耗有達到30Km/L過,平均車速65Km/H)、中小排量中強大的動力、適用性良好的懸吊
原廠不錯的煞車組、豐富的電子配備、機械配備以及獨特講究的外觀,保養上也不昂貴,我認為是該級距相當不錯的一個選擇
這次的開箱就到這邊啦!!!有甚麼想討論的歡迎在下方留言,下次見囉!!!
工作忙,文章卡了好幾篇,日後一定補上!!